按拼音检索: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

【成语】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

  【成语】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
  
  【拼音】tóng shān xī bēnɡ , luò zhōng dōng yìng
  
  【解释】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。
  
  【出处】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荆州曾问远公:‘《易》以何为体?’答曰:‘《易》以感为体。’殷曰:‘铜山西崩,灵钟东应,便是《易》耶?’”刘孝标注引《东方朔传》:“孝武皇帝时,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,三日三夜不止。诏问太史待诏王朔,朔言恐有兵气。更问东方朔,朔曰:‘臣闻铜者山之子,山者铜之母,以阴阳气类言之,子母相感,山恐有崩弛者,故钟先鸣。《易》曰“鸣鹤在阴,其子和之。”精之至也。其应在后五日内。’居三日,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,延袤二十余里。”
  
  【成语故事西汉时期,皇宫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,三天三夜不停止。汉武帝召问王朔,王朔说可能有兵争。武帝不信就问东方朔。东方朔说铜是山的儿子,山是铜之母,钟响就是山崩的感应。三天后,南郡太守上书说山崩了二十多里。
7GW历史春秋网 -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


相关成语